2025年11月4日,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凯华老师为常州校区本科生作专题学术报告——《农田智慧灌溉》。报告围绕智慧农业背景下灌溉技术的智能化转型路径,系统梳理了当前灌溉方式的发展现状、面临困境及创新解决方案,旨在拓展学生对智慧农业前沿技术的认知,激发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兴趣。
讲座伊始,刘凯华老师指出智慧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的关键路径。然而,当前大田作物灌溉仍存在依赖人工经验、缺乏精准调控、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智慧农业的深入发展。
针对大田灌溉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复杂、控制不精准、操作费时费力”三大困境,刘凯华老师系统介绍了其研究团队提出的“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智慧灌溉技术体系。该体系融合物联网、遥感监测、无人机、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模型,构建起“透彻感知—智慧决策—终端执行—实时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推动灌溉全过程智能化。
在技术落地层面,刘老师重点阐释了多项创新装备与系统平台的实际应用。例如,低功耗自动放水口与测控一体化闸门实现了田间进水与渠系水位的精准控制;自适应智慧节能泵站通过变频技术满足多样化灌溉场景需求;智能决策控制平台则基于云平台与移动终端,支持灌溉排水预报、多目标优化与整体优化调度。
为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刘凯华老师结合多个典型示范区案例展开讲解。在盐城市盐都区智慧生态高标准农田中,BIM孪生技术与智能灌溉系统协同运行,实现灌区工况的动态监控与灌溉决策的精准实施;在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融合气象预报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构建起“灌溉施肥早知道”系统;在南京浦口区兰花塘片区与盐都区楼王镇的示范项目中,智慧灌溉系统不仅提升了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更融合生态护坡与尾水净化技术,打造出“生产-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现代农田样板。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既有对政策背景与技术瓶颈的深度剖析,也有对智能装备与系统平台的生动演示,为在场学生呈现了智慧灌溉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景图。通过此次报告,同学们加深了对智慧农业水利系统的理解,为今后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了宝贵参考。(信息来源: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