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梅溪老师为校区学生作题为“马克思的文学语言何以补充规范性”的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5-11-08
2025年11月4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佘梅溪老师为河海学子作了一场主题为“马克思的文学语言何以补充规范性”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6号楼W104教室举行,讲座面向常州校区全体学生。
讲座伊始,佘梅溪老师以“规范性”为切入点,指出其是社会交往中广泛使用的约定和语言使用中必须遵循的规则,人们以此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在此框架下,文学语言以审美和多义性为核心,其规范富于弹性;而科技语言则严格追求精确、客观与逻辑一致,其规范具有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是信息准确传递与理论严密性的重要支撑。在阐释马克思文学语言中情感表达的非认知状态时,佘老师强调,这类表达不描述客观事实,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叙事与态度鲜明的意象,揭露社会矛盾与人的异化,引发读者在价值层面的思考,从而弥补纯粹的科学认知在引导群众进行实践上的不足,推动人们从解释世界走向改变世界。讲座最后,佘老师对马克思文学语言情感表达的规范性功能进行总结,马克思的文学语言不仅是情感表达的艺术方式,更是规范性理论的载体。它可以帮助读者跳出繁杂的政治现象,从人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共情与反思,通过情感动员确立一种集体的实践导向与政治立场,最终推动社会变革。
本次讲座紧扣当前马克思主义规范性理论在传播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深入剖析马克思以文学语言补充规范性的逻辑,引导同学们从理论和文学的双重视角把握其相关思想,为今后以更生动、更贴近现实的方式传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人文温度提供了方向。(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