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研究生的跨文化研究视野,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动向,浓厚常州新校区学术氛围,2月24日晚,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海榕教授于金坛校区2号楼A111为广大学子带来了一场题为“文明互鉴视角下中美河流文学书写研究——以长江和密西西比河为例”的精彩讲座。
张海榕教授从文明互鉴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这两部作品如何聚焦于河上职业群体,通过差异化的叙事构建本土身份的空间图景。从美国外向型文化接触的历程到中国内向型文化接受的轨迹,两部作品中方向相逆的河流航行,不仅再现了本土社会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历程,更传递出可视可听的现代化元素。
在对两部作品的深入解读中,张教授揭示了这种同向异构的“全球本土化”叙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中美作家在“本土”与“全球”之间的思维差异与价值选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时空的视角,去思考河流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复合关系。这种跨文化的文学研究不仅拓宽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维度,更让我们在文明互鉴中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与融合。
讲座还设置了师生互动环节,张教授与现场师生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分享学术见解与研究心得。这不仅是一场学术讲座,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与文化的对话。同学们可以在现场提问、交流,与张教授一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文学的力量与魅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互因鉴而丰富。”本次讲座不仅是对中美河流文学的一次深度解读,更是对文明互鉴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张海榕教授的精彩分享,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跨文化价值,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家的思维差异与价值选择。引导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去理解多元的世界。让我们在文明互鉴中汲取智慧,在文化交流中凝聚力量,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