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校区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常州校区学生工作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切实做到教育入心,管理到位,服务温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新风尚
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 新青年”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建校100周年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理念创新、阵地建设、主题培育、仪式教育等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举办“与信仰对话”报告会、“我的青春故事”分享会、梦想公开课200余场。在“扬帆.大学生涯启航周”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期间,举行升国旗仪式等“校园典礼”仪式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水爱校教育等,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塑造挺拔灵魂。
拓展网络育人新阵地。构建“网站+公共主页+微博矩阵+微信公众平台”“四位一体”的校区学院两级四层新媒体平台,扎实推进“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内容精品建设,精心打造线上品牌活动,讲好河海青年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实现了校区学生工作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工作格局。2个项目被团中央评为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优秀基层项目。
日常教育管理实现新提升
强化学风建设,助力学生成才。结合“校风建设月”相关主题活动,通过“两早一晚”、“优良学风班”及“张闻天班”创建,“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主题班会、“十佳班集体”评选等,形成“学在河海,书香河海”的浓厚氛围,引领学生刻苦读书,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实施“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奖助体系,规范评选程序,完善资助体系,有效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
保质保量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不断深化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提升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健全“全校招生、全员招生”工作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探索“双一流”背景下的招生宣传方向、特点和方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招聘会、就业指导等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校区生源质量稳中有进。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8%。
育心强体提高素质。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危机预防与危机干预三个结合,形成了“13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完善“校区、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生活全过程。与体育教学部一起抓好早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推动“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进操场”活动,强健学生体魄,不断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亲情服务创建和谐社区。积极营造温馨家园,构建“人文河海、和谐社区”,开展稳定社区、文明社区、文化社区、温馨社区为主题的和谐社区建设,实现,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充分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打造三支队伍,共建和谐社区》获首届江苏省高校学生公寓与物业管理工作创新成果奖
校园文化呈现新气象
与时俱进推进文化育人。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月、大学生科技节等传统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紧扣时代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青年学子全面发展。曾获江苏省大学生艺术节展演特等奖。
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河长制”调研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校区团委荣获常州市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青春与文明同行”大学生背包公益活动优秀组织奖,多支团队和个人获得省级荣誉。
不断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创建了“项目+基地+团队”的校内外资源联动模式,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与30余家单位共建志愿服务基地,参与中国花卉博览会、常州市经贸洽谈会、国际动漫周等大型志愿服务。荣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江苏省青年公益项目大赛优秀奖。
构建多重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进“讲堂+赛场+工场”大学生创业生态链建设,举办“长三角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成立“梦飞扬”众创空间;举办GYB、SYB创业培训,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业技能。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两项,移动互联网创业专项赛全国银奖一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两项。
队伍建设展示新活力
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骨干队伍。以“青马工程”“1442工程”等为代表,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和精英群体,发挥优秀学生在校风建设、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榜样示范和带动作用,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着力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推动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7年多来获评省级三好学生51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0人。
积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按照立足岗位首责主业,做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关注学生学业生活,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助力者;胸怀真情奉献爱心,做学生健康安全的守护者的目标,不断增强辅导员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辅导员培训,辅导员沙龙,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培育等,不断提升辅导员素质和能力。
回顾过往成绩喜人,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在“六个下功夫”上实践创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培养 “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高素质大学生的实践中,不断彰显学生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 (白云利、吴学科)
(信息来源:学工工作部、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