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校区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学院的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为校区整体事业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学院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奋力推进物联网特色的研究型学院建设。先后获“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优秀奖等称号,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案例“着力做好五‘微’,推进‘两学一做’”成功入选教育部开展的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以来,学院获得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2项。新建国家级课程5门,省在线课程1门,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2本。本科生继续深造率保持在40%以上。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共获奖562项,其中获国家级148项,906人次获奖;在2016年、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两获金奖;涌现出以2014年“江苏好青年”龚润航、2016年“江苏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冯全为代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模范评选,2人获“常州市师德模范”称号。截至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达80.2%,有海外经历教师比为40%。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培育申报工作,近年来教师中15人次入选省级人才计划,1人获评“江苏省教学名师”。
学科建设特色不断凸显。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总目标,突出物联网学科特征,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学院为学校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做出突出贡献,ESI高被引论文数占计算机科学学科50%,同时支撑学校工程学学科13.3%;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牵头制定人工智能学科发展规划,成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加强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研究基地建设。
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学院累计获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94项,新增科研合同经费7500万元,发表SCI检索论文317篇,授权发明专利386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国际化工作不断推进。着力设计和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合作平台,提升合作层次,促进合作形式多样化。积极拓展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比勒菲尔德应用技术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等国(境)外高校的交换生、短期访学等项目。建立和完善留学生工作制度,着力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留学生数量上升到34人;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做好外国专家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成功举办2018第二届人工智能及应用国际论坛及两届海峡两岸智慧城市论坛。
物联网工程学院将以校区第六次党代会为契机,根据学校和校区的统一部署,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国家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努力发展成为物联网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为将河海大学建设成为水利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刁莲娜、邱华、蒋峰)
(信息来源:物联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