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教师创新思修课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新增课上APP环节和课后线上讨论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思修课再创新
近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赵晓春副教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进行创新,借助APP的课堂投屏、线上签到、主题讨论、投票评分等功能,令学生反客为主,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据
除了课堂讨论以外,还有课后发起线上话题讨论。赵晓春采用精华置顶的激励方式及时反馈,让每一个学生发表学习感悟和内心体悟,将思修课的学习与思考落在实处、更加深入。“黑土麦田,实干兴邦”“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这些立意深远的话题都是这些大一新生们根据课堂内容发表的讨论题目。赵晓春表示,“相比起往届,这一届‘00后’的同学着实给我带来惊喜,‘水帖’明显变少,精华帖层出不穷。”
对于课堂上“00后”同学们的活跃表现,课堂外讨论的精彩纷呈,
思修课的创新巧妙将学生与教学紧紧联系在一起,打开了良性互动的趣味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到教学当中,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学生李佳龙如是说。
据悉,近年来常州校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强化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多次受到《新华日报》《常州日报》《常州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聚焦报道。(张潇潇)
(信息来源:宣传部)